政府债10万亿+时代来临:加杠杆后的经济影响与未来展望
根据Wind权威统计数据显示,2024年政府债(包括国债与地方债)的净融资额高达11.3万亿,这一数字不仅刷新了历史记录,更彰显了政府在应对经济下行压力、刺激有效需求方面的决心与魄力。面对居民与企业有效需求持续不振的现状,政府部门毅然承担起加杠杆的重任,成为推动经济复苏的关键力量。市场普遍预期,在未来一段时间内,政府债净融资的规模还将继续扩大,成为稳定经济增长的重要支柱。
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提出“要实施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”后,市场信心得到进一步提振。多家金融机构与经济学者纷纷预测,2025年政府债净融资额或将攀升至15万亿左右,与2024年相比,增幅高达约4万亿。这一预测无疑为市场注入了一剂强心针,也预示着政府债将在未来经济发展中扮演更加举足轻重的角色。其规模预计相当于2025年GDP的11%,政府债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将愈发显著,成为推动经济转型升级、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力量。
在2024年的政府债净融资中,国债的表现尤为抢眼。全年国债净融资额达到4.5万亿,同样创下了历史新高。其中,特别国债净融资1万亿,普通国债净融资3.5万亿。值得注意的是,普通国债的净融资额甚至高于中央财政赤字,这主要得益于政府盘活了部分国债限额,以更好地完成全年预算目标。未来,随着财政政策的持续加码,国债净融资的规模有望进一步扩大,甚至有望超过地方债,成为政府债中的主力军。
中国政府债主要包括国债与地方债两大类。国债又分为普通国债与特别国债,地方债则细分为地方一般债与地方专项债。这两大类债券在预算管理中扮演着不同的角色。普通国债与地方一般债纳入一般公共预算管理,共同构成财政赤字;而特别国债与地方专项债则纳入政府性基金预算管理,不受赤字约束。这种分类管理的方式不仅提高了政府债的使用效率,也增强了政府债的风险防控能力。
去年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,“更加积极”的财政政策基调成为市场关注的焦点。这一全新的政策基调超越了以往适度从紧、稳健、积极三种基调的范畴,为未来的财政政策指明了方向。中央财办有关负责同志在解读会议精神时指出,实施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将有效降低地方政府债务利率。市场普遍预计,在“适度宽松”的基调下,2025年降准降息的可能性依然较大。这将有助于降低政府债的付息压力,为政府债的持续发行提供有力的支撑。
财政部数据显示,2024年1-11月债务付息支出为1.17万亿,占全国一般公共预算的比重为4.7%。
免责声明:本文为转载,非本网原创内容,不代表本网观点。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,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、文字的真实性、完整性、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,请读者仅作参考,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