高校回应85万买的设备网购不到300 价格差异引质疑(高校购买设备的政策依据)

7次阅读
没有评论

近日,一则关于高校高价购买设备却网购不到300元的新闻引起了广泛关注。该事件涉及一所知名高校,该校以85万元的高价购买了一台设备,然而在网购平台上,同样的设备仅需300元。这一价格差异引发了公众对高校采购的质疑。
据了解,该高校购买的设备主要用于实验室教学和科研工作。然而,在网购平台上,同样功能的设备仅需300元。这一价格差异令人难以置信,不禁让人怀疑该校的采购过程是否存在猫腻。
我们来看看高校采购的价格构成。一般来说,高校采购的价格包括设备本身的价格、运输费用、安装调试费用、售后服务费用等。然而,在这起事件中,85万元的价格仅包含了设备本身的价格,其他费用并未计入。如果将运输、安装、调试等费用考虑在内,该设备的价格可能更加离谱。
其次,我们来看看网购平台上的设备。据了解,网购平台上的设备多为厂家直销,省去了中间环节,因此价格相对较低。此外,网购平台上的设备种类繁多,消费者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进行选择,而高校采购则可能受到供应商的限制。
那么,这起事件背后的原因是什么呢?一方面,可能是该校在采购过程中缺乏透明度,导致采购价格虚高。另一方面,也可能是该校在采购过程中存在利益输送现象,导致设备价格被人为抬高。
针对这一事件,有关部门应立即介入调查,查明真相。同时,高校也应加强内部管理,提高采购透明度,确保采购价格合理。以下是一些建议:
1. 加强高校采购制度的建设,完善采购流程,确保采购过程公开、透明。
2. 建立健全采购监督机制,对采购过程进行全程监督,防止利益输送现象发生。
3. 加强对采购人员的培训,提高采购人员的专业素养和道德水平。
4. 鼓励高校采用网购平台进行采购,降低采购成本。
5. 加强与供应商的沟通,了解市场行情,确保采购价格合理。
这起高校高价购买设备事件引发了公众对高校采购的质疑。有关部门和高校应高度重视,加强管理,确保采购过程的公开、透明,防止类似事件再次发生。只有这样,才能让公众对高校的采购工作重拾信心。

正文完
 0